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观察丨企业“向新”“向智”,拓展就业新空间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题:企业“向新”“向智”,拓展就业新空间
新华社记者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冷暖,一头连着万家灯火。
今年以来,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服务消费等重点领域的一批企业,在“向新”“向智”进阶提速中,释放岗位新需求、拓展就业新空间。
广纳AI等领域人才,培塑竞争新优势
北京海淀区,百度大厦。近日,包含社招员工、校招员工和实习员工等在内的120名新员工在这里集中参加了百度新一期入职培训。
“我们已开放3000多个暑期实习机会,供在校生申请。希望能够招聘到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算法以及前后端开发、AI产品经理等领域的人才。”百度校园招聘经理刘帅表示,未来三年将向高校毕业生开放2.1万个实习岗位。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招聘需求旺盛,企业争相吸纳算法、机器学习等方面的人才。
不久前,腾讯宣布启动新的就业计划——三年内将新增2.8万个实习岗位,其中,2025年将引进1万名校招实习生,并加大转化录用。
“截至3月初,腾讯共有正式员工超55000人,其中科技类人才超40000人。公司各项业务已全面拥抱AI,因此在招聘中持续强化对青年人才的前瞻性储备。”腾讯全球招聘负责人罗海波介绍,今年开放的校招岗位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游戏引擎等技术类岗位占比超60%,“扩招”力度空前。
阿里巴巴也加大了对AI领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据了解,阿里巴巴已于2月启动春季2026届实习生招聘,开放超过3000个实习岗位。其中,AI相关岗位占比接近五成,部分业务板块AI相关岗位占比更高,如高德占比约65%,阿里云占比超80%。
美团2025年计划面向校园提供超15000个岗位,包括招聘毕业生超6000人,有转正机会实习生4000人,日常实习生5000人以上。美团在培训中专门设置了AI大模型专区,以更好激发人才活力、推动创新发展。
平台赋能实体经济,释放就业倍增效应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不仅带来数字化、智能化岗位涌现,部分平台企业还加力赋能实体经济,释放叠加倍增效应,创造出更宽广的就业空间。
一边“捧哏”带动氛围,一边负责设备调试、后台操作、维护直播秩序、数据复盘……作为一名直播氛围师,“00后”的文淼悉心摸索半年,帮助上万件农产品卖到山外。
除了直播氛围师,网络主播、直播招聘师、生活服务体验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等多个新职业,都来自平台“直播赛道”。未来三年,快手将围绕新职业通过线上线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
在外部环境复杂变化、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背景下,近两个月来,多家电商平台优化服务,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稳住用工规模。
从组织采购销售团队现场对接,到提供极速开店、全渠道营销支持,再到上线外贸优品专区……记者了解到,京东自4月启动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以来,已与万余家企业进入实质性采购洽谈阶段。京东表示,未来一年将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的出口转内销商品。
美团开设绿色通道,全力支持外贸商品上线各项业务;拼多多未来三年将重点投入1000亿元扶持商家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大对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滴滴追加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其中10亿元用于受关税影响较大的重点地区补贴司机等,10亿元补贴乘客提升出行频次……平台企业多方发力,就业“蓄水池”作用不断显现。
产业“新风口”,打开就业新空间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迈向中高端的“新制造”也在持续开拓就业新赛道,消费电子、新能源、集成电路等行业就业活力迸发。
“2025年美的集团继续加大校园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目前已吸纳家电智能化及机器人化、新能源、医疗、电力电子、算法、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一批研发人才。”美的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华为2025年开放1万余个招聘名额,覆盖AI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硬件技术工程师等60余类岗位;同时推出开发、测试、前沿技术探索等领域的实习生项目,计划全年培养5000余名未来人才。
一批先进制造企业在优化升级、布局未来中,激发人才新需求。
今年以来,福耀集团在安徽合肥、福建福清的新基地及智能化改造项目陆续投产,累计新增就业6750人。其中,自动化智能工厂产生了近5000个一线岗位,催生智能设备操作、AI质检等一批新工种。
“伴随特高压吉泉线电源点等新项目投产以及新公司成立等,技术研发、项目开发相关岗位成为近期招聘新方向。”皖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2025年共计划招聘近千人,主要涉及能源与动力、电气工程等专业。
稳定就业,不仅要关注岗位数量,还要注重就业质量。
传化集团通过完善培养体系和薪酬保障制度,促进员工技术水平和收入双增长。近年来,集团业务量增加五倍,职工基本保持在1.6万人左右,人均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
“职工与企业想到一起、干到一起,才能创造可持续的就业岗位。”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
2025高考全部结束,今年全国各高校招生政策有何新变化?
6月10日下午,随着北京、天津、浙江、山东、海南等地地理科目考试的结束,2025年全国高考全部结束。
高考结束后,按往年惯例,大部分省份会在6月23日—25日开放高考成绩查询系统;公布高考成绩之后,各地将陆续进入志愿填报时间。在等待出成绩、报志愿的同时,不少考生会根据自己的日常成绩和高考发挥情况,了解自己目标高校的招生录取情况。
今年各高校的招生录取政策有何新变化、新特点?
澎湃新闻结合近期“阳光招考”平台发布的信息以及各高校公布的相关情况梳理发现,今年,一些高校表示将扩大招生省份范围,多所高校新增专业或招生项目,且不少新增专业为人工智能或交叉学科类专业。另外,今年多所高校表示将放松学生转专业的限制。
国科大、西湖大学等扩大招生省份范围
前段时间,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西湖大学等高校表示,今年将扩大本科招生省份范围。
在“阳光招考”平台的“招办访谈”中,国科大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尹伊表示,2025年,国科大本科招生整体规模在550名左右。2025年国科大在原有13个招生省份(北京、江苏、浙江、山东、陕西、四川、河南、湖南、云南、辽宁、湖北、福建、甘肃)的基础上,首次在河北、天津、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西、广东7个省市招收本科生,让更多地区的优秀学子有机会进入国科大深造。
今年4月,西湖大学宣布,经审批,在浙江省“创新班”招生试点的基础上,2025年将首次面向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等5个省市招收本科生。其中,面向上海市、江苏省和广东省开展综合评价招生,面向河南省和重庆市通过普通高考招生。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临床医学。
另外,此前备受社会关注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今年将首次招生。根据此前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对外发布的“2025本科生招生手册”,该校2025年招生省份范围为福建、河南、广西、湖南、江西五省份。录取专业为智能制造工程,招生数量在100人以内。
多所高校新增专业或招生项目
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宣布,今年将新增本科专业或招生项目。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今年新增两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招生——2025年该校外国语学院设立“英语+法学”“英语+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两个双学位项目,由相关专业的优质师资共同培养,学制4年,达到规定要求,同时授予文学和法学学士学位。
复旦大学2025年共设置73个本科招生专业(类),较去年增加了27个。今年复旦教育教学改革3.0落地,在去年新工科四大创新学院的基础上,今年确定为六大创新学院,不再设“技术科学试验班”“自然科学试验班”等跨院系的大类招生,但仍保留“中国语言文学类”“数学类”等同院系内以类为名的招生。
中国传媒大学今年在智能媒体、智能交互等交叉学科领域,新增设智能影像艺术、智能视听工程、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三个招生专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今年推出琢玉班,按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类招生,单独放在一个专业组,不限选考科目。同时,该校今年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验班),聚焦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增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金融学分别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联合培养的4个跨学科双学士学位项目。
北京林业大学今年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功能材料3个专业,并首次招生。此前获批的“生物技术+水土保持”双学士学位项目今年也将首次高考招生,另外,该校今年还新增家具设计与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实验班。
太原理工大学今年新增量子信息科学、能源互联网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试验班招生专业。
湖南大学今年新增量子信息科学、电子信息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3个招生专业。
多所高校放松转专业限制
每年高招季,“进大学后还能不能换专业”是不少考生关注的问题。澎湃新闻注意到,近年来,一些高校已逐步放松转专业的限制。今年又有多所高校宣布放松转专业限制。
不久前,澎湃新闻从北京邮电大学了解到,今年该校的本科招生政策之一是,对于除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的其他专业实施转专业申请零门槛政策,也即“转出不设限,转入有考核”。学生在大一上学期结束和大一下学期结束时,分别有一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
北京建筑大学也改革转专业管理办法,实行“转出不设限、转入看条件”的宽口径政策。该校对转出申请不设任何比例和条件限制,学生可分别在大一、大二春季学期共2次机会提出申请,每次机会可分别选择2个顺序专业。
兰州大学也宣布,2025年兰州大学转专业迎来新变化,范围再放宽,力度再加大。自2025年起,兰大一年级本科生可申请全校范围内转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可申请在学科相近学院间转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可申请所在学院内转专业。学院在制定接收方案时,不可对成绩绩点、算术或加权平均分、外语四六级成绩作限制性要求。外国语学院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申请转入的学生做外语四六级成绩等语言能力要求。
此外,去年,武汉大学明确了“学院内转专业无限制,同一学部内尽量满足,不同学部间适度满足”的原则。 从2024级学生开始,院内专业自由选,转出学院不受限制。即,大类分流和专业调整工作应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意愿,原则上不得设置限制条件;学院不得限制学生转出学院的申请,学校不控制申请转出人数,确保学生在学部内转学院时能够尽可能满足。
上海交通大学也自2024年起,全面放开转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有多次转专业机会,校本部和医学院也可以互转。 大一、大二、大三100%的学生都可以提出转专业的诉求,每次可选择两个志愿,不限制学积分排名,不限制挂科门数。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到,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
专家认为,高校放松转专业限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好事。同时,专家也提醒,在专业选择上不应盲目跟风选择所谓热门专业,而要结合兴趣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问答
量子能源有什么用?
它具有一些潜在的应用和用途:1.高效能源转换:量子能源可能带来更高效的能源转换过程,例如通过利用量子隧道效应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2.高密度储能:基...
量子产业是什么?
量子科技产业,被公认为是具有突破性的创新,其产业涉及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生物、新能源、旅游、金融、媒体、零售、娱乐等多个领域。“斯坦福中国研究院...
量子能技术是什么?
量子能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新兴技术,利用量子态的特性来实现高效能源的产生、传输和存储。它可以突破传统能源技术的限制,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能源...
量子点技术哪家好?
量子点技术要数海信比较好,现代量子点技术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它是为了解决全球能源危机而发展起来的。通过光电化学研究,开发出半导体与液体之间的结合...
中科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合肥中科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中科院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3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840.328万元,坐落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科院激光雷达...
量子重力能源什么意思?
量子重力能源是一种跨学科的能源领域,将量子理论和重力理论相结合。它有望解决传统能源领域的难题,如能源储存和传输。具体来说,量子重力能源将通过量子纠缠...
量子信息技术是什么?-红网问答
量子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微观粒子系统为操控对象,借助其中的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效应等独特物理现象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能够在提升运算处理...
太原量子能加热器厂家有哪些?
[回答]山西暖圣热能设备有限公司特别是于2018年根据国家“煤改电”政策的推行,暖圣公司引进国内目前先进的加热技术,研制成功“量子能”系列采暖锅炉,比普...
楼主请问:山西量子能供热机组厂家在哪里?
[回答]暖圣公司贴心售后服务,“真诚服务、造福于民”是暖圣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优质服务无后顾之忧暖圣公司炉排经过优化设计的八种结构,适用于各种煤质,可...
量子、石墨烯、新能源汽车等大量伪科技列入公需科目考试,咋看?
没有研究过石墨烯和新能源汽车,无法回答。量子理论还未成熟,应该留着实验室里不断完善,没必要考试。至于量子加密通信和量子计算机则是实实在在的伪科技,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