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用户投稿 11 0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2025 上海车展,老狐看了不少新车,也感受了不少“黑科技”。如果要说结论,我想用一句话概括:玩“内卷”,中国“选手”确实很 6。

而除了我们明面上看到的那些车企之外,很多技术生态上的供应商,那也都是“大佬”级别的存在。

就这两天,老狐逛到了瑞声科技与PSS 的联合展区,看到了一台搭载 51 枚扬声器、60 通道音效系统及 8 个座椅激励器的智能座舱。

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虽然说现在关于“智能座舱”的话题都快被车企说烂了,但这一次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有些不一样的。

前两年,大家对智能座舱的展示还停留在“屏幕”“语音助手”“车载娱乐”等点状功能上,而现在老狐看到了真正的“沉浸感”与“情感交互”。

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抛开实用性来谈体验,纯纯的都是“耍流氓”。

那么,这样用来建立人与车之间的情感连接的座舱“黑科技”,到底有什么价值?

它对用户来说又是不是一种“摆设”呢?今天,老狐就和大家简单聊一聊。

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能谈“声音美学”的座舱

在出行体验里,“有没有”和“好不好”其实是两回事。就像一个十块钱的杂牌耳机也能听个声,但如果你想有体验感,那还得是那些手里有技术的大牌耳机才能给。

延伸到智能座舱里,也是这个道理。当“第三空间”里拥有 51 枚扬声器、60 通道音效系统,可以实现座舱内 360 度环绕立体声,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这款车座舱内的任何一个位置上,享受到“声音美学”的魅力。

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而至于这样的声音美学是如何达成的,瑞声科技声学研发负责人是这么说的:“顶级硬件是声音美学的基石,而算法才是体验的‘灵魂’。”

从技术角度来说,其实就是用了 NLC PRO 算法技术,动态补偿扬声器物理限制,消除高速行驶中的风噪干扰。再结合 AI 分轨、回声消除及降噪技术,从而让座舱内每个位置都能获得独立优化的声场环境。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不是多少有点“自夸”的成分在。老狐觉得,其实还真不一定是“自夸。

要知道,理想汽车与瑞声科技及 PSS 早有合作。

理想L9 所搭载的铂金音响系统就用了 21 个 PSS 高品质扬声器,不少体验过这款车的朋友都觉得音效不错。

而理想MEGA 也标配了 21 枚超级旗舰车载 PSS 扬声器,中音和低音单元也采用了 PSS 的 Coscone 技术弯折音盆,音效也是可圈可点。

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这次车展,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马东辉还带了一群人去展台体验,就未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探讨。虽然以后会不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合作现在不好说,但像理想这种高度重视座舱体验的车企,能对这样的音效“黑科技”感兴趣,说明瑞声科技与 PSS 还是有点东西的。

当然,话又说回来,手机拍照功能再好,也不可能胜过专业相机。老狐觉得,这种“黑科技”确实有实力,对于提升座舱体验肯定是有帮助的。

只不过,我们倒也不必给它加太多“滤镜”。毕竟,满足老狐这样的普通发烧友可以,但对于“线下音乐厅”的常客而言,这大概也就是一般水平。

能玩“三感联动”的座椅

比起“声音美学”,老狐其实更容易被这款车的“三感联动”座椅吸引。官方对这款座椅的解释是这样的:当 RichTap Space 触觉方案介入时,系统能根据影音内容或路况信息生成对应振动反馈,实现“声光触”三感联动,将沉浸体验推向新维度。

简单点来说,这其实就是一款可以实现交互反馈的座椅。如果你们去过电玩城,或许会对这种体验感触更深一些。交互的时候有声音,有震动,会给人一种很强的参与感,这也就是官方所说的“沉浸体验”。

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老狐也大概了解了一下,这种技术和我们常见的触碰屏幕获得震动反馈还是会有一些区别。比如在辅助安全驾驶的时候,碰撞警告、导航、交通信号灯提醒、疲劳驾驶警告、引擎声浪等多种场景下,座椅都会给出相应的反馈。

而在车门开关、方向盘按键、车载屏幕、操作控件等智能表面部分,或者是音乐、游戏、影视、健康冥想等 4D 娱乐环节,车载振动座椅也都会给出一定的反馈。

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到有国产车应用这样的技术,但瑞声的这个振动座椅解决方案,已经与保时捷中国创新办公室合作了Rhythm Space 创新项目,看来,人家这种技术还是很有前景的。

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这样的“黑科技”有何意义?

可能有人会说,不管是音效还是振动座椅,看上去都不具有太大的实用性,那么,这样的“黑科技”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可否认,如果要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这两项技术确实更多时候倾向的还是情感方面的体验。换句话来说,它们增加的是用户的“参与感”。

举个例子来说,露营的时候想和朋友们在车内开个黑,或者在车内玩个赛车,振动座椅就能让大家分分钟代入“玩家身份”。

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中国汽车企业获得更强竞争力的其中一环。我们都知道,中国汽车行业现在比前两年还要“卷”。

你想比别人更强,那就得比别人做的更细,更优质。在座舱体验上,别人用普通音响,而你可以给更高级别的音效,十块钱的耳机和“移动音乐厅”的效果,用户会选谁,显而易见。

座舱交互也是一样,别人在宣扬座椅的舒适性,而你如果能在舒适的基础上,拿出交互体验更好的座椅,同样可以拿到更多的支持票。毕竟,在“更好的体验”面前,“朴实”的配置自然就会黯然失色。

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老狐觉得,如今的座舱体验,是时候向上走一走了。

高科技音效 震动座椅,高级音效,现在的座舱这么卷了?

结语

当汽车不再是代步工具,出行开始被赋予更多意义,大家必然会开始追求“第三空间”的价值感,而座舱感知正是提高这一方面体验的关键一环。老狐觉得,2025 上海车展,其实就是一场“智能化大阅兵”。从各家车企与技术生态供应商的表现上看,接下来的智能座舱估计还是会往感知方面“卷”。至于谁能承接下一波流量,就得看谁的技术生态更强了。

从科技交响中聆听“以人为本”

来源:文汇报

5月7日晚,青年指挥家金郁矿携手北京交响乐团演绎的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在上音歌剧院上演。这部作品虽以“生命科学”“纳米技术”“航空航天科技”“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等深奥的前沿科学理论为创作源泉,但郑阳这位科班出身的青年作曲家给出的音声回答却十分出人意料。在整部作品中,各种高科技的声效探索并未以光怪陆离或晦涩难懂的先锋方式占据主导。相反,它们多作为对通俗易懂音乐语汇的渲染以及对清晰简明结构布局的润饰而存在。

作曲家在这段“交响编码”里至少载入了三段重要信息。其一是表明了科技对于人类和自然而言,始终是一种让两者保持平衡协和的附属与反哺工具。这在第一乐章《万物生长》中就有明确指向。比如于起始处,作曲家运用了包含鸟啼、流水、风鸣等自然之声的预置音效,与随后出现的,由钢琴、长笛、铃钟等乐器仿奏出的人文之“自然”形成了对比呼应,恰当地说明了“人”在不同历史文明阶段试图接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理念追求是同一的,而实践路径则应为科技不同而改变。

其二是表明了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对于人类而言,它作为科技产物必须始终遵循以人类为核心主导的作业逻辑与产出体系。一个例证是由花腔女高音参演的第三乐章《太空探秘》。此处,人声与数字电子技术的无缝结合,尤其是电子技术对人声乐句尾音余韵的震荡处理以及对其他部分乐句立体感、空间感的塑造让人记忆犹新。不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属该乐章为演唱家留有大量具有民歌特质的炫技段落,彰显了作曲家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认可。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由人工智能作曲的第四乐章《时空隧道》。据作曲家现场介绍,至少在交响曲这种大型音乐体裁领域,目前AI作曲在完成片段后仍然需要人工的多重控制过程。尽管AI对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音乐风格的模仿已经十分“类人”,但总有种难以言说的怪异,需要人类来不断“手工打磨”。

其三是表明了科技的作用不只是在物质上促动人类生存的进步,通过与艺术的结合更让我们得以重省人之于自然的定位。在第二乐章《微观世界》与第五乐章《量子节拍》中,宏大磅礴的乐队交响所给我们显示的是一场在显微镜下硝烟弥漫的“星球大战”。多维立体合成混响音效通过不同方位的扩音器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掠过耳边,与从后至前不断涌来的交响乐队音效共同对听众的感官形成“饱和打击”。在听觉完满丰腴以致灵魂出壳的一瞬,越发感慨人类虽能“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但在浩瀚的自然与宇宙面前仍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般微茫。

如若未来,科技、人类与自然三者真如上述三段编码所期盼的那样递进发展,那么当AI时代全面到来时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作者许首秋为上海音乐学院讲师,青年乐评人)

相关问答

是由江西省委宣传部策划、创编的江西第一部现代高科技演绎...

[最佳回答]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的“大型历史风情魔幻歌舞剧《神奇赣鄱》”作为现代高科技演绎的舞台大作,体现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